《岐軒醫道》張潤杰著|(epub+azw3+mobi+pdf)電子書下載
圖書名稱:《岐軒醫道》
- 【作 者】張潤杰著
- 【叢書名】岐軒醫學叢書
- 【頁 數】 144
- 【出版社】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13.07
- 【ISBN號】978-7-5132-1470-4
- 【價 格】20.00
- 【分 類】中國醫藥學
- 【參考文獻】 張潤杰著. 岐軒醫道.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3.07.
圖書封面:
圖書目錄:
《岐軒醫道》內容提要:
本書為《歧軒醫學叢書》之一,主要介紹了歧軒醫學的理論淵源,包括氣一元論、陰陽五行一元觀、藏象與形氣的關系等。書后附《內經》與奇門遁甲,對《內經》中有關論述與奇門遁甲的相關性進行了評述。如能與歧軒脈法、歧軒靶向用藥等書籍參看,可更好地了解歧軒醫學的全貌。
《岐軒醫道》內容試讀
第一章象思維與中醫之思考
第一章象思維與中醫之思考
一、“象”恩維之我見(一)“象”的分類
我把象分為三類,表象、本質之象和意中之象。
1.表“象”
事物可以感知的現象,包括肉眼可以看見的物象和雖肉眼無法看見但可以感知的物象,如事象、有形之象、具體之現象、征象等,所有這些均稱為表象。
2.本質之“象”
本質之象應該是隱藏在各種表象背后的最真實的“象”,是真理,是規律,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
3.意中之“象”
它由想象力所綜合,包含了表象、情感和理性觀念等諸元素,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和表現力,是人類對表象的感知后融合了個人的情感、知識之后的綜合,是對事物的進一步感知和領會。
意象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中國北京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楊霞在肌電生物反饋訓練與人格內外傾關系的實驗研究中發現:內部
知覺敏感度高低對肌電反饋訓練效果無明顯影響(P>0.5),而
意象豐富程度對肌電反饋訓練效果有顯著影響(P<0.5)。意象
豐富程度越高的被試者,在肌電反饋訓練中肌電水平下降越多。
。1…
■岐軒醫道
針對意象,我在博客里曾經寫過一篇學習心得《療效背后的神秘客一意象》。有些名家曾說過“醫者意也”,就是強調意象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二)“象”思維的分類
按照對象思維的認識和感悟,我把象思維分為三類:
1.頓悟型“象”思維
我們的祖先就是運用這種頓悟型的象思維來認知宇宙真相的。老子在《道德經》中就充滿了這種思維,“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币簿褪钦f,要想真正悟道,見到宇宙本象,就必須從無為做起。只有這樣,才能不帶有任何主觀色彩、戴帶著有色眼鏡去感悟大道?!翱掌湫?,實其腹,致虛極,守靜篤”,這樣天人相應,宇宙就在身中,這時你就真實地見到了宇宙的“本質之象”。
在象思維的代表作《易經》中,同樣強調了這種“頓悟型的象思維”?!耙滓?,無思,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奔湃徊粍?,不是只指身體不動,而是要心不動,要“無思”。
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中更是強調了這一點,“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真氣是生命的根本,只有在恬淡虛無中才能感受生命的本源、“真氣”的本來面目,故日“真氣從之”。佛家經典中同樣在強調“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只有這樣,才能明心見性,而了悟性命的本來面目。
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來認知宇宙的,并留下了他們對宇宙的真實感悟。如《易經》中的太極圖、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等,再如老子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大道,還有密宗佛教中的壇城、曼茶羅等。
·2·
第一章象思維與中醫之思考
圣人所留下來的“象”模型,其實仍然是上面所說的“意中之象”,因為它與真實的“本質之象”還是有差距的,這正如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也正如釋迦牟尼所說的“所言
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具備頓悟型的“象”思維,首先要提高內在的修養,只有實現了從自私之小我向利人利己之大我再向大公無私之無我不斷超越,才算具備了頓悟型“象”思維的條件。
2.漸悟型“象”思維
所謂的漸悟型“象”思維,就是不能徹底地頓悟宇宙之本象、事物之本質,因為還帶有主觀認識,還要靠所學到的理性知識去引導,所以只能學習、運用圣人已經總結出來的宇宙規律去解決現實問題。雖然解決了問題,但對于所運用的規律并沒有真正的開悟,也就是說,只是機械地運用宇宙“象”模型這個工具來解決問題,并且還附帶了自己的一些知識、情感等主觀上的東西,但是在不斷重復過程中會不斷積累經驗和感悟,從而不斷提升認識。目前,我們大部分學習中醫的人只是學習了中醫的藏象模型、經絡模型、診斷模型等,用這些去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3.頓漸雙運型“象”思維
這是目前最適合大多數人學習的思維方式。我們中醫師不但要學習祖先留下來的藏象模型、經絡模型、診斷模型等“象”,還要努力去學習古圣先賢的頓悟思維,哪怕只是一部分。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就曾大力提倡,學中醫者當以靜坐之功悟中醫之哲理。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學”與“為道”同時進行。再進一步說,這也是我們“意象”思維的過程。
下面以寫作的心理過程為例,講講開悟而形成意象的大概
·3·
岐軒醫道
過程。每個人在寫作的時候,都擁有客觀的“表象世界”和主觀的“心理背景”這兩塊天地?!氨硐笫澜纭辈灰蕾嚾说拇嬖诙嬖?,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變化;“心理背景”則是作者本人所具有的知識、思想、感情等方面內容的綜合。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品味、捕捉符合自己感情和情趣的表象,當“表象”一旦進入作者的心理世界,就必然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滲人作者的人格和情趣。這時“表象世界”和“心理背景”這一對陰陽就會自然交融,從而引發靈感火花。
臨床中也是如此。通過我們的感官所接受的全部表象,要根據我們所掌握的知識進一步處理。最后形成的意象,就是醫生對疾病的整體認知的“象”。
二、古圣先賢運用“象”思維而獲得的宇宙有然之象模型及由此衍化而來的各類學說
(一)太極圖
圖1-1太極圖
太極圖(圖1-1)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宇宙“象”模型,它體現了這樣的內涵:天下萬物皆具太極之理,陰陽相抱而不離也。陰非其陰,蓋陰中有陽;陽非其陽,蓋陽
·4·
第一章象思維與中醫之思考
中有陰。陰得陽和,陽得陰收。
在太極圖“象”模型的啟示下,人們發現由太極而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樣陰陽五行學說在此基礎上最終得以形成和完善。一個太極圖蘊含了所有有關陰陽學說的概念和規律??梢赃@么說,由太極圖到陰陽五行學說就是象思維向以概念為主的思維發展的過程。
(二)河圖
河圖(圖1-2)如以數字表示,是下(北)1、6,上(南)2、7,左(東)3、8,右(西)4、9,中央5、10。將奇數和偶數分別按次序聯起來,則發現河圖的旋臂是按順時針
方向旋轉,即左旋,形成了順時針左旋氣場及S形氣場。
0000000
圖1-2河圖
·5·
岐軒醫道
(三)洛書
如果說河圖是用以說天的,則洛書(圖1-3)是用來描述大地的,似乎道地的洛書沒有了左右旋。我們再細看,奇數為陽,居四正。1、3是陽氣之生長也,9、7是陽氣之消藏也,1、3、9、7則表示居四正之陽消長的規律。再看四隅之2、4、8、6,表示陰氣隨陽氣之消長而長消也。另若依1、2、3…9之次序行進,則出現了陰陽消長交合的“∞”字形氣場。
圖1-3洛書
只此三圖,天地之道盡矣,正如《黃帝內經》中所云:“天地之至數,始于一而終于九焉?!?/p>
以上三圖應該就是我們祖先對宇宙規律的認識,而用圖像表達出來的宇宙象模型。我們的傳統文化,比如《易經》預測、風水堪輿、修煉養生、手面相術以及我們的中醫學,無不在他們的指導下發展和完善。
·6…
···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