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紹興方言參考語法》盛益民作;劉丹青,胡方,唐正大總主編|(epub+azw3+mobi+pdf)電子書下載
圖書名稱:《吳語紹興方言參考語法》
- 【作 者】盛益民作;劉丹青,胡方,唐正大總主編
- 【叢書名】漢語方言參考語法叢書
- 【頁 數】 483
-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 2021.07
- 【ISBN號】978-7-100-19328-3
- 【價 格】160.00
- 【分 類】吳語-語法-方言-研究-紹興
- 【參考文獻】 盛益民作;劉丹青,胡方,唐正大總主編. 吳語紹興方言參考語法.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2021.07.
圖書封面:
圖書目錄:
《吳語紹興方言參考語法》內容提要:
一部描寫紹興方言方方面面的理論著作。 作為國內少有的以參考語法描寫框架為綱、以類型學理論為基礎的方言語法著作,該書描寫細致、材料詳實、條理清楚,可以填補國內參考語法描寫領域的空白。
《吳語紹興方言參考語法》內容試讀
緒論
0.1紹興柯橋和紹興柯橋話簡介
0.1.1地理、氣候
柯橋區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紹興市北部,會稽山北麓,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越城區,東南與上虞區交界,南部和西南分別與嵊州市、諸暨市為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杭州市蕭山區接壤,北瀕杭州灣。東西寬
46.6千米,南北長68.5千米,周邊長356.59千米,總面積1080平方千米??聵騾^境背靠會稽山,北瀕海,故呈西南高、東北低的階梯形地勢,山脈、平原、海岸兼有,山丘與平原間界線明顯。西南部為低山丘陵河谷區,占全區總面積約51%;中北部為水網平原區,占全區總面積約39%。平均海拔6一7米,偶有孤山、殘丘分布其間,其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史稱山會平原。東北部為濱海平原區,占全區總面積10%,海拔5米左右,系淤漲型灘涂,地勢平坦。
柯橋區境內有地望名稱并經實測高程的山崗273座,嶺24座,為
五百崗、木窩尖、獨子尖、化山、秦望山等,海拔一般在300一400米之間。駱家尖海拔700多米,為境內最高峰。
柯橋區境內河流源于南部的會稽山,除小舜江、浦陽江外,均流經中部平原,北注曹娥江、入錢塘江。經歷自然水系、鑒湖水系、運河水系的發展演變過程?,F分屬小舜江、浙東運河、浦陽江三大水系,又以
2吳語紹興(柯橋)方言參考語法
運河水系為主。小舜江是曹娥江中游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積534平方千米,其中柯橋區境范圍的流域面積為294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南溪、北溪、雙江溪、王化溪等??聵蛏絽^河流源出于西干山脈和化山山脈,由南向北,下注平原與蕭紹運河通連,為平原河湖網的主要水源,自西依次往東的主要河流包括夏履江、陌塢江、型塘江、項里江、秋湖江、漓渚江、婁宮江、平水江等。蕭紹運河貫穿東西,其徑流主要有西小江、直落江,經新三江閘、馬山閘等注入曹娥江。
柯橋區有6個主要湖泊,以蕭甬鐵路為界,分成兩大系統。路南以古鑒湖殘留湖泊為主,路北屬于濱海潟湖。
柯橋境內礦藏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32個礦種、85個礦點。內生礦為鐵、銅、金、多金屬、螢石等,是浙江省鋼鐵、冶金、化工、有色金屬原材料及黃金的重要產地之一;外生礦有石煤、泥炭、鉀、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等。北部第四系地層中有天然氣。
柯橋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度濕潤、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0.1.2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2月,柯橋區下轄8個街道、8個鎮:柯橋街道、柯巖街道、華舍街道、湖塘街道、安昌街道、齊賢街道、蘭亭街道、福全街道:濱海工業區(馬鞍鎮)、平水新城(平水鎮)、錢清鎮、楊汛橋鎮、夏履鎮漓渚鎮、王壇鎮、稽東鎮。截至2016年12月,全區共有348個行政村(居、社區)。區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號。
其中柯橋街道是柯橋區的行政中心所在地,為柯橋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臨越城區東浦鎮,南接柯巖街道,北與華舍街道和齊賢街道相連,距紹興市區10千米,杭州50千米,杭甬鐵路、高速公路、104國道橫貫東西,鑒湖、瓜渚湖等江河湖泊及古纖道、融光橋等文物古跡編織其間??聵蛞蚩律缴较掠兴欧Q柯水,柯水流經柯橋注入浙東運河因名“柯橋”。面積16.23平方千米,為典型的江南平原水鄉,亞洲最大
O緒論3
的布匹集散地“中國輕紡城”坐落其中,為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和“浙江旅游鄉鎮”。
截至2018年12月,柯橋街道下轄25個社區和3個居委會:下市頭社區、柯福社區、柯亭社區、港越社區、百福園社區、紅建社區、上謝橋社區、福東社區、福年社區、立新社區、黃社褸社區、新中澤社區、管墅社區、瓜渚湖社區、鑒湖園社區、笛揚社區、新雙梅社區、雙瀆社區、玉蘭社區、梅隴社區、浪琴社區、紅梅社區、后梅社區、大渡社區、柯迎社區、中梅居委會、大樓居委會、紅豐居委會。
常住人口5萬人,外來人口15萬人。
本書以原雙梅鄉雙瀆自然村—包括現柯橋街道新雙梅社區(原雙梅村、雙川村)和雙瀆社區(原雙瀆村)一作為考察的代表點。該地區為筆者的出生及成長地。
0.1.3政區沿革
本節主要介紹紹興(尤其原紹興縣、越城區)的行政區劃沿革。紹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小黃山文化開始,至今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建城史。
秦朝于公元前222年設會稽郡??ぶ卧趨强h(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秦以故越地置山陰縣,東連上虞縣西界余暨縣(今蕭山),南接諸暨縣,北瀕海,屬會稽郡。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會稽郡置吳郡,今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時轄山陰、諸暨、上虞、永興(今蕭山)、剡(今嵊州、新昌)、余姚等15縣。此為吳、越成為同一個行政區之后的再次分離。
南朝陳后主時期(582一589年),析山陰東部置會稽縣,縣境如前,同城而治,直至清末。此為山陰、會稽兩縣分立之始。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廢吳州,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治會稽縣,是為“越州”名稱之始。
4吳語紹興(柯橋)方言參考語法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縣,析句章之余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城3縣和嵊州、姚州、鄞州3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趙構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下詔從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紹興,并升越州為紹興府。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余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紹興的行政區劃基本定型,一直沿至明清。
民國元年(1912年),山陰、會稽兩縣合并為紹興縣。
1949年6月,設浙江省第十專區(同年6月7日改為紹興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6縣,余姚劃歸寧波。1959年,蕭山縣劃歸杭州管轄。
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1968年5月15日,紹興專區易名為紹興地區。
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改設省轄紹興市,置越城區,下轄
越城區、紹興縣、上虞縣、嵊縣、新昌縣、諸暨縣。①
2001年,將紹興縣的斗門鎮(不含新馬山村、新合作村、新黃甫村、新孫端村、新豆姜村和新斗門村)、東浦鎮、鑒湖鎮、皋埠鎮和馬山鎮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紹興縣的縣行政中心也由紹興市區遷至柯橋鎮(即今柯橋街道)。
2013年10月,行政區劃再次調整:紹興縣孫端、陶堰、富盛三鎮并入越城區;撤銷紹興縣,設立柯橋區,轄原紹興縣除上述三鎮的地區;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轄區范圍不變。
0.1.4方言系屬
紹興方言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紹興話指的是原紹興府8縣境
①以上數據均來源于任桂全主編《紹興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0緒論5
內的方言,而狹義的紹興方言僅指原會稽和山陰兩縣(主要包括今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曹娥江以西地區以及杭州市蕭山區東部的海涂地區)的方言。本書所謂的紹興方言是指狹義的紹興方言。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傅國通等(1986入、曹志耘(2006)等,紹興方言屬于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
紹興方言的內部也有一些不小的差異。早期研究中,王福堂(1959)將紹興方言分為“東埭頭土話”(會稽口音)與“西埭頭土話”(山陰口音)??聵蛟捠巧疥幙谝舻拇?。最新研究(陶寰等2014;金春華2014)顯示,紹興方言以市區為中心呈同心圓分布,內部分區可以用“一個核心、兩個環區”來概括,柯橋話只能屬于紹興方言的邊緣區。不過該項研究主要是在紹興越城區和柯橋區范圍來考察的,并未考慮杭州市蕭山區東部的海涂地區,蕭山東部地區說的也是接近柯橋一帶的方言。所以從歷史背景以及更廣闊的區域來看,大致仍然可以把柯橋話看成原山陰口音或者說紹興西鄉方言的代表點。
0.2語料來源和體例安排
0.2.1語料來源
類型學框架下的參考語法寫作,通行的做法是首先記錄長篇自然語料,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句法分析。不過由于筆者是紹興柯橋話的母語人,且祖輩世居柯橋,方言純正,可以根據語感判斷句子的合法性,故本書并沒有基于長篇自然語料來進行寫作。
本書的語料主要有三個來源:
第一,本書大部分例句由筆者自擬,這些例句大多得到復旦大學陶寰教授(紹興陶堰人)、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金春華(紹興皋埠人)和
6吳語紹興(柯橋)方言參考語法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宋天鴻(紹興柯橋人)的核實。
第二,部分例句來源于筆者十余年來對日常對話隨聽隨記而形成的小型數據庫,這些語料反映的是最原汁原味的紹興方言。
第三,部分例句取自筆者錄下的長篇對話和獨白。主要發音人有:沈愛花,女,1935年出生,出生于柯橋街道福年社區(原雙梅鄉福年村),嫁到雙川村;盛關岳,男,1943年出生,柯橋雙梅村人;盛炳生,男,1955年出生,柯橋雙川村人;盛來娣,女,1962年出生,柯橋雙川村人。
當然,不使用長篇自然語料就沒法進行柯橋話的篇章分析,像回指等重要的語言問題也沒能深人探討。這些問題只好留待將來進一步研究。
0.2.2例句的標注和解釋
在語言類型學界,國際上通行的標注系統是“萊比錫標注系統”(The Leipzig Glossing Rules)。這個標注系統由原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語言學系的Bernard Comrie和Martin Haspelmath以及萊比錫大學語言學系Bahhasar Bickel共同制定,由l0條規則和一個附錄構成。關于“萊比錫標注系統”,請參陳玉潔等(2014)的具體介紹。
萊比錫規則是一個以英語作為元語言進行標注的規則,它提供了一個三行標注的盡量簡化的范例:第一行是對象語言的拉丁字母拼寫,第
二行是逐詞標注,第三行是句子的相應英語翻譯。如果以漢字作為元語言進行標注,那么需要四行:第一、第二行是國際音標和漢字,第三行是逐詞的標注,第四行是對應的翻譯。
由于本書主要面向以漢語為母語的讀者,加之篇幅所限,故做了三方面的調整:第一,省去了逐詞標注,只留下漢字、解釋和音標;第二,按兩行排列,第一行列漢字,解釋以小字列于其后,第二行列對應的國際音標;第三,為每一個連調組(包括韻律詞、黏附組)加上“#”以示
···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