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注會《戰略》高清文字可復制.pdf
一、公司戰略的定義
”戰略”一詞主要源于軍事,指軍事家們對戰爭全局的規劃和指揮,或指導重大軍事活動的方針、政策與方法。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實踐內涵的不斷豐富,”戰略”一詞逐漸被人們廣泛地運用千軍事以外的其他領域,從而給“戰略”一詞增添了許多新的含義。1962年,美國學者錢德勒(ChandlerA. D.)在其《戰略與結構》一書中,將戰略定義為“確定企業基本長期目標、選擇行動途徑和為實現這些目標進行資源分配"。這標志著“戰略”一詞被正式引入企業經營管理領域,由此形成了企業戰略的概念。此后至今,許多學者和企業高層管理者曾經分別賦予企業戰略不同的含義。對企業戰略含義的多種表述可分為傳統概念和現代概念兩大類。
(一)公司戰略的傳統概念美國哈佛大學波特(PorterM.)教授對戰略的定義堪稱為公司戰略傳統定義的典型代表。他認為,"……戰略是公司為之奮斗的終點與公司為達到它們而尋求的途徑的結合物。“波特的定義概括了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對公司戰略的普遍認識,它強調公司戰略的重要屬性一—寸十劃性、全局性和長期性。
(二)公司戰略的現代概念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企業外部環境變化速度加快,使得以計劃為基點的傳統概念受到不少批評,千是戰略的現代概念受到廣泛的重視。加拿大學者明茨伯格(MintzhergH.)在1989年提出,以計劃為基點將企業戰略視為理性計劃的產物是不正確的,許多成功的企業戰略是在事先無計劃的情況下產生的。他將戰略定義為“一系列或整套的決策或行動方式”,這套方式包括刻意安排的(即計劃性)戰略和任何臨時出現的(即非計劃性)戰略。許多學者也開始研究組織的有限理性,并將重點放在組織在不可預測的或未知的內外部因素約束下的適應性上。從字面上看,現代概念與傳統概念的主要區別在于, 現代概念認為戰略只包括為達到企業的終點而尋求的途徑,不包括企業終點本身;而從本質區別看,現代概念更強調戰略另一方面的屬性一一應變性、競爭性和風險性。事實上,大部分公司的戰略是事先計劃和突發應變的組合。美國學者湯姆森(Tomson S.)在1998年指出,“戰略既是預先性的(預謀戰略),又是反應性的(適應性戰略)"。換言之,“戰略制定的任務包括制定一個策略計劃,即預謀戰略,然后隨著事情的進展不斷對它進行調整。一個實際的戰略是管理者在公司內外各種情況不斷暴露的過程中不斷規劃和再規劃的結果。”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環境里,公司戰略意味著企業要采取主動的姿態預測未來、影響變化,而不是被動地對變化作出反應。企業只有在變化中不斷調整戰略,保持健康的發展活力,并將這種活力轉變成慣性,通過有效的戰略不斷表達出來,才能構筑且持續強化競爭優勢,獲得企業的成功。